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

本地文化


突然想到林獻堂,他是我曾祖母的祖父的堂弟,關係很遠。台灣年輕人知道聽過林獻堂的或許不少,不過只知道是課本裡面的一個名詞,對他在這島上的作為,毫無概念。說來慚愧,在我知道這層關係之後,也沒積極更進一步去認識林獻堂。台灣歷史若能普及深植人腦,或可消弭對部份國民中國悠久文化的憧憬,增加對腳踏土地認同,減少對台灣本地語言的貶低。相對於神聖的論語,林雙不陳千武等作家的文章詩作更能引我共鳴,他們的文章是在台灣寫,寫台灣,而非一個陌生國度。國民黨不是蓋的,短短五六十年可以把在台灣早已存在且使用幾百年的語言給幾乎消滅,福佬話雖然倖存,但似乎在部份人眼裡已成下階層的語言。原住民語,客家語,或許少了點污名化,但使用人數的劇降,年輕人的不在乎,語言的消失,對文化是強烈的重傷。

2007年5月20日 星期日

穿衣文化在台灣


上圖:Alexander McQueen,06年春。獵裝配上短褲。AC/DC的Angus Young招牌穿著,當年不知道他姊還他妹建議以學生服做為舞台裝扮(因為被抓去當吉他手時年僅十五)。不知道陳雷靈感是否來自Angus Young?(好懷念陳雷的經典探險帽。)若只從雜誌上看照或許不會有特別感受,不過若是如此搭配出現在我們身邊,在街上從你身邊走過,你會旁邊低頭竊笑還是暗自心中鼓掌?


文化涵蓋範圍很廣,此篇是以穿著為主題。我們常可以聽到一個名詞,它叫做台客,指的是舉止談吐粗俗,穿著拉塌的人們。但你有沒有發現,口嚼檳榔,用河洛話(即現稱台語)罵三字經,會被稱為台客;但若是口操標準的北京話罵人,卻沒有一個特定用於貶低的形容詞。真的很有趣不是嗎?這是什麼邏輯?用一個國名來做為罵詞?!使用這名詞的人竟也沾沾自喜,自己為高人一等。


上街時可以四處看看,觀察路人們的穿著,可以發現台灣街景真是乏味。撇開天性愛美的女性們不談,台灣的男性們,一群是完全不打理自己的外表儀容,完全把人要衣裝這名言拋諸腦後;而令一群注重儀表的人,大都不要求衣料做工等的優劣,反而只要求價格要絕對便宜,如此心態,好像被人賺錢是被強暴一樣。社會是一環扣一環,我們買陽春麵不會跟老闆殺價,上高級館子不會計算自己被賺多少錢;但我們買衣服會怕店家賺太多,買錶買眼鏡不殺價對不起自己。沒錯,這或許是台灣的文化,可能永遠會存在。但,還是有人會白目到,店家聲明經營採不二價策略,卻依然不要臉的想要殺價,這是怎樣?你要過生活,商人不用嗎?


現在注意穿著搭配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或許是拜網路之賜,許多言論及貶詞警惕了那些認為穿著是虛榮的人們。但也同樣拜資訊發達之賜,大家所接觸到都是大同小異的資訊,容易就被現下主流牽著鼻子走,尤其現下台灣人已經習慣不閱讀、不觀察、不思考,配上莫名其妙的"大大"文化,似乎任何人都是學有專精,實在可笑。也不想想,一個真有成就、品味絕佳的人,會花如此多時間在網路跟你們打交道,就算有,也只是九牛一毛。很多人掌握了人性,可以不用打廣告,只要有漂亮的照片,天花亂墜的文案,也是能有大筆鈔票進袋。因為盲目跟隨的特性,造就了許多沒本事也能發小財。因為不閱讀、不思考,簡簡單單就能騙到許多人,變成他們心目中的救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