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台北的路上,附近坐了一位老阿嬤。過了泰山收費站,聽到她講手機,“大伯到了沒,我也快到了喔”,過了幾分鐘,又聽到她的聲音,“阿你們中餐吃了沒,有剩嗎?”,“厚厚厚,阿捏我就不用吃外面”,“我再自己坐公車去。”。台北車站到了,下車的時候,她走在我前面,看得出她行動有點障礙,手上拿了拐杖。我首要目標是到國光號廁所,解脫完出來看到同一位老阿嬤,坐在拐杖兼行動椅子上有點孤單的背影,我匆忙從她身邊走過,沒看清楚她是在休息,還是講電話。莫名其妙,心裡有點難過。老人獨自在外,社會變化會不會快到他們很難適應,看到年輕人步下客運車的階梯後,一個一個快步從身旁經過,她眼裡的我們的背影是怎麼的感覺,而她慢慢走到一旁,拄著拐杖慢慢前進,我想知道她同時在想什麼,“再走幾步路就可以休息了”,“等一下公車不知道有沒有位子坐”...
在台中,走路不小心撞到人,車上不小心踩到人,明明就是我在想東想西沒在看路,可是常常都是別人對我說抱歉。這次在捷運,不小心踩到一個老阿罵的鞋子,只是鞋子,還沒踩到鞋子裡面的腳喔,馬上轉頭跟他致意,挖,他竟然狠狠的"青"我,有點傻眼的看了他一下,心裡想著要不要"青"回去... 可能生活不順利吧,我這樣想。只是這種眼神,不適合出現在這年紀的臉上。
晚上在東區吃麵,看到一對母女,媽媽已經七八十歲有了... “一碗薏麵,醬淋少一點,不要調味料,就跟我的麵做法一樣,我媽媽要的”,聽那女兒這樣說,看樣子又是現在盛行的養生族,不過倒是沒看過在外吃飯還如此奉行低油低鹽,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這個帶著老母親去吃麵的女兒,點菜中一直重覆“我媽媽也要這個,我媽媽也要一樣的那個”,一般通常是“麵兩碗,燙青菜兩份”。現在很少看到有人在平日帶著老父老母到外面趴趴走。在7-11,又看到那對母女,站在開放式冰櫃前面,兩個人貼很近地看著牛奶成份表,在研究這牛奶是高溫或低溫殺菌吧。她希望她媽媽可以陪他很久很久。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